大家好!
基本上,全世界每100個釣客中有99個聽過Stella,但開頭這段是為了那100個釣客中,唯一那個沒聽過的人寫的。Stella是Shimano的旗艦級紡車捲線器,第一次出現在整整20年前。1993年,第一代Stella發售,為紡車捲線器建立起最高可能的標準和將近4倍於當時市面最貴捲線器的價錢,一開始出現的是較小的型號,然後在隨後的幾年內,才是較大型的。
這是一張第一代Stella 10000型的照片,它是第一顆在每一個磨擦點都有滾珠培林的紡車捲線器,包含一些之前沒人想過放入培林的地方,如:出線滾軸(Line roller-羅拉),齒輪盤(worm gear)與線杯(spool)。它運轉的滑順度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零件庫存建立得夠充足使得第一代的Stella在現今仍可維修,而其特色在於享有優勢的煞車性能,隨後的20年間,Stella持續進化與發展,但獨特的特色與頂級捲線器的地位仍是緊緊地由Shimano所把持,我甚至在一部卡通看過它的模樣!
我不曉得這是什麼,但是當我檢視一顆新捲線器時,臉上有的表情與這傢伙是相同的!
當新一代Stellla SW的新聞於2012年底傳出時,你很可能與我一樣地驚訝。理由之一,新一代Stella的出現意味著2008 Stella僅有極短5年的產品生命,而產生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當舊型捲線器沒有缺點地運作,而且一直是世界上最風行的巨物釣遊捲線器時,為什麼需要新一代的?不是什麼秘密,儘管Daiwa代理商徒勞無功的聲明,最新一代的Saltiga一點都賣得不好,甚至失去一些原來曾經由2001 Saltiga保有的市占。在我心中很多的問題讓我迫不及待地買下一顆Stella SW20000PG來弄清楚它有什麼改變和為什麼?一開始,我原本打算放輕鬆並且最快在8月Po出評析,但過去2個月我每收到10封email中有3封是在詢問關於]2013 Stella評析的。我決定把其他幾顆捲線器收起來並盡我可能地用它來作釣。在大約150小時的使用後,我相信我已經準備好來分享我的發現。
首先這兒有幾張當它還是新品的照片
外盒明顯地大於前幾代,發亮的浮體字看起來感覺很棒。Shimano總是很注重Stella SW的包裝,而且他們習慣將外盒上漆上與捲線器相符合的顏色,就如同你看過的前幾代Stella SW和它們的外盒一樣。
這次包裝外盒比較大是因為他們將保護的雙層厚紙板直接與外盒結合,在過去則是包裝外盒被塞進一個外觀不好看的厚紙板箱內,而這回保護層移入對使用者較為友善。
這顆捲線器確實比前一代要好看,2008版有著較圓潤滑順的線條,給予它一種平淡的氣息,但新的Stella從線盃的鏤刻、機體的菱角一路到把手,都有較銳利的線條。這顆新捲線器外觀上,有著某種程度上既不太過,也不過度掩飾的侵略性。整體看了一下,有2個問題點
這個螺絲(紅色箭頭處)是一個在美學上令人討厭的點,這個突出點扼殺了外觀的流暢性,而且它真像是一個不屬於那裏的東西,稍後我將解釋為什麼它必須被放在那兒,但它真的對外觀很傷。
還有這個
機身比之原本機身就很寬的前代stella還更寬,機身的寬度明顯地不對稱於捲線器的其他部分,而我不喜歡這點。總之,外觀是主觀意識的,所以讓我們繼續看其他的部分吧。
每一顆捲線器都有個別的序號,而右邊的圓形貼紙,可以告訴我們一些有關於這顆捲線器的資訊,一些並不是很多人知道的:左邊第一個字母指的是製造年份,”A”開頭為2002年,”B”則為2003年,依此類推。第2個字母是製造月份,”A” 開頭為一月。最右邊的字母象徵製造的Shimano工廠,”S”是指Shimano日本廠,而”P”則是他們生產中低階捲線器的馬來西亞廠。所以我的貼紙顯示我這顆捲線器是2013年4月由日本工廠製造。當然,所有的Stella都專門由日本製造,無論現在或以前。
隨捲線器而來的是數量很多的小冊子和印有9種語言的使用手冊。1個小油瓶(#1),1個線杯束帶(#2),1份針對某些型號印錯線容量的訂正表(#4)和一個塑膠袋(#3),其內裝有:用來調整釣線在線杯內排列形狀的墊片、編織線貼紙--針對那些不使用繞線杯打結固定法的人和一個針對右手捲的備用把手旋入螺桿。新一代僅有8000型和以上的等級才有分別針對左右兩邊專用的把手旋入螺桿,較小的捲線器則有一個兩邊都可以旋入的中空螺桿。
捲線器護袋已被重新設計,包含一個非常明顯改良的手提帶(紅色箭頭處),唯一拿取無提帶
的舊款捲線器護袋的方式是-----捏住它的某處並試著不讓它由你的手指間滑落,所以這項改良是受歡迎的。一如慣例,捲線器護袋上有”Stella”的浮體字樣,但是對照於舊版上也有”Stella”字樣的線杯束帶,新版的僅有”Shimano”。
有些重要的改變須要在這邊提出來,Shimano曾經製造日本國內市場版(日規)和出口版的Stella,日規版附的是日文說明,出口版附的是其他的語言,對於這個策略,Shimano的理由對大部分人而言,仍是個秘密,但基本上這是市場控制的結果。他們要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由當地的Shimano代理商,以針對特定地區而設的價位來購買捲線器。這就如同電影商針對特定區域編碼後發行的DVD,在其他區域不能看是一樣的,所以在美洲,DVD是R1編碼,歐洲是R2,澳洲是R4…等,同一部片子,不同的編碼。然而,這次Shimano已經放棄了這複雜的策略,新的Stella僅發行一個同時日本內銷與全球販賣的版本,因此有多語言的說明文件和線杯上不同風格的線容量標示。
PE線容量是針對日本,公厘和公尺是針對歐洲,而USA線容量是針對…嗯,很可能是阿根廷但我不是很肯定
一個新的型號也被加入,異常龐大的30000型。這是才剛發行的,在尚未用它來做釣的情形下,我最近才開始檢視30000型。所以照例,我將保留任何評斷,直到我親自開始用它。為了評論整體性,我會提到一些沒有主觀意見的既定事實。30000型有著與20000PG相同的機身,但是有更大的紡線架(rotor/漏打)與線杯,因此齒輪比也是相同的4.4:1。當然,由於較大直徑的線杯,每轉一圈的收線量,會比20000PG長很多,然而也是因為較大直徑的線杯,依照物理法則,最大剎車值會下降到20公斤(44磅)。它淨重990公克(34.9盎司),PE8號(0.47mm)線的容量是600m(660碼),此型捲線器屬於最近被發展出來的超大型紡車捲線器的一個新級距,到目前為止,他牌捲線器中僅有實重1121公克(42.7盎司)的Accurate TwinSpin 50是屬於這級距,Accurate宣稱的最大剎車值是40磅(18公斤)。據報導Daiwa也將發行屬於這級距的Saltiga(譯註:Saltiga 7000H),但僅是階段性的傳聞。
最終,新Stella共有5個大小的家族,而線杯、把手和剎車調節鈕在不同家族間是無法互換的。第一個家族成員僅有4000型,第二個家族成員有5000/6000型,第三個家族成員包含了8000/10000/14000型,第四個是 18000/20000型,而最後一個家族僅有30000型。對2008與2013 Stella間的相容性而言,也比較好的是:新舊4000型、5000/6000型與18000/20000型的線杯無法互換。而新的8000/10000/14000型線杯與2008 Stella8000/10000型的機身並不相符合,因為新的軸心墊片,裝在舊型上太大。雖然你可以更換較小的墊片,使新線杯可以裝在舊的8000/10000型上,但不建議如此做,因為在這個等級,新型線杯可以產生比舊型更強的最大剎車值,而這麼做也會把舊8000/10000型機身危險地推到接近破裂點。針對舊型線杯產生的最大壓力,2008 的設計有適當的安全界線,而不適合於增加剎車值的2013線杯。
售價相當幅度地提升使18000/20000型到達1260元美金,8000/10000型則是1160元美金。較小的型號在日本上市前,就已經在世界各地銷售,但18000/20000型在世界各地銷售前,則是在日本被保留到四月底的前幾周。當然,我不會發瘋地苦等它在本地上市。這要感謝一些優質的日本商店,如:Plat, Marunouchi, Sansui…等。我絕無問題地可以直接向日本購買齒輪或其他零件。
回到我的捲線器,重量也是增加的。在數字秤上,我的20000型實重885公克(31.2盎司)比舊Stella增加40公克(1.4盎司),而實際上包含線在內,這個等級會比舊型增加40-70公克。與其他高檔捲線器做比較,Catalina 6500H重799公克(28.1盎司),新Saltiga 6500型重828公克(29.2盎司),而PENN Torque 9重870公克(30.6盎司)。另一件事改變了舊型Stella的旋轉順度---把手易於捲動(許多人誤稱為”滑順度”),由於新的防水密封,新的Stella比舊型稍緊一些。差異不大,但仍然可以容易地感受到。當我在評析2010Satiga時,我曾說它有著比2008 Stella優勢的旋轉順度,現在這個差距變得更大,使得Saltiga在現今製造的5種頂級捲線器中,保有最佳的旋轉順度。
談到防水密封,煞車調節鈕有著新的密封圈(紅色箭頭),這個密封圈比舊型Stella上的更能阻隔海水
壓力碟(紅色箭頭)是金屬製且經切削以節省重量,就如同主軸心的鑰匙
煞車組成實際上維持相同。#1是上端的線杯滾珠培林,#2是培林座,#3是上層的3片碳纖維煞車片,#4是新加入的耳狀碳纖維墊片以便第1個剎車墊片與之摩擦,取代原本直接與線杯本體摩擦的方式,#5是上層的防水密封,#6是由2片大型耳狀碳纖維煞車墊片組成的底部煞車單元,#7是帶有溝紋的金屬墊片,紅色箭頭所指是煞車響片,藍色箭頭所指是2片底層防水密封圈的其中之1,而#8是底層的線杯培林,除了上層增加的小墊片,其他直接沿用2008Stella的設計,嗯…….幾乎是啦!
這是線杯底部培林,一個泰國製的普通培林。當初我評析2008 Stella時,所有培林都是日本製的ARB(Anti Rust Bearing-防鏽培林),現在,新的Stella混有日本與他國製造的培林,防鏽培林與普通培林,讓我懷疑自從我評析過的早期2008 Stella之後的後期版Stella ,Shimano是否也做了更改?所有舊型Stella的ARB培林有令我很驚異的良好觸感,但除了審美上的觀點外,對整體性能沒有提升,所以我不會對此著墨過多。
紅色箭頭指的是2片底部線杯防水密封中的第2片。新Stella的是100%防水的
一個主要的改變是在捲線器中段的一個地方,而前代僅有18000/20000型有線杯底部的大型雙層剎車碟,但現在 8000/10000/14000型,也有如同上面這張新的8000型照片中,相同的剎車碟,在圓形內的部分有些不同,但基本設計與大型捲線器是相同的。
舊型Stella的剎車性能,毫無疑問地凌駕於所有高檔捲線器之上,而即使是Daiwa的死忠粉絲們也不能不承認,由於一些不切實際的聲音,Shiamno仍設法改良那不可思議的煞車性能。我的第一條用新Stella釣起的魚,是在90m深中魚的16公斤青甘(36磅),一旦它開始出線,我可以感到一定程度,而且是之前從未體驗過的連貫性。讓我解釋一下:當魚從把釣線從線杯中拉出時,釣線並非在出線滾輪(roller-羅拉)下方出線,而是整個線杯長度前後端形成的連續循環中被拉出,從而創造出當一開始出線時,就呈現微量而且迅速變動的剎車阻力。這就是為什麼竿尖會在操作搏魚中「抖動」,即使魚是持續出力地拉出線。下面在拖釣時拍的影片應該能展現出在線擋關閉時,釣線從線杯的不同區塊被拉出的情況。
我所說的微量變動的阻力,是一個隨著線杯長度增加而增加的自然現象,而最顯著的就是有著很長線杯的遠投捲線器。在新的Stella,這個效應被最小化到再也不會被注意,即使是很龜毛的人。既然剎車組件是直接來自舊型Stella,改善當然是來自於剎車調節鈕。
(未完待續………….)